(北京电)中国篮球协会近日向全部20家CBA俱乐部发出正式通知,邀请各俱乐部基于2024-2025赛季CBA联赛的球员表现,推荐优秀本土球员进入新一届中国男篮人才库,为2025年男篮亚洲杯的备战与组建工作提供核心人选,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男篮在经历国际大赛的洗礼后,正以更为开放和系统化的姿态,开启新一个奥运周期的队伍建设。
选拔机制革新:协会主导与俱乐部协同并举
据中国篮协在通知中明确,篮球足球本次推荐工作旨在“充分发掘和利用国内联赛优质资源,建立更为畅通的协会与俱乐部沟通渠道”,各俱乐部被要求根据球员在本赛季联赛中的竞技状态、技术特点、发展潜力及意志品质进行综合评估,并于规定时限内提交推荐名单,篮协国家队建设委员会将汇总所有推荐,结合自身的技术评估体系,最终确定新一期国家集训队的大名单。
这一“自上而下征调”与“自下而上推荐”相结合的模式,被视为中国篮协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一次重要优化,过往,国家队教练组和篮协的选材视野虽然覆盖联赛,但俱乐部的主动参与度相对有限,此次主动发函邀请推荐,不仅体现了对俱乐部在球员培养方面主体作用的尊重,更有助于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优秀人才遗漏,特别是在一些战绩并非顶尖但拥有特色球员的俱乐部中。
篮球评论员张远帆分析认为:“此举能增强俱乐部与国家队的命运共同体意识,让俱乐部参与到国家队建设的初始环节,有助于提升他们输送人才的积极性,同时也使国家队的选材基础更加厚实,这是一种更加职业化、系统化的团队构建思路。”
新周期背景:重整旗鼓瞄准亚洲杯
本次选拔的直接目标是2025年男篮亚洲杯,作为亚洲篮坛的最高荣誉之战,中国男篮历来对此高度重视,在上一届赛事中,球队未能实现预定目标,暴露出了在阵容结构、临场应变及关键时刻攻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,进入新的巴黎奥运会周期后,球队面临新老交替与重返亚洲之巅的双重任务。
新一届国家队的组建显得尤为关键,篮协此次广开荐贤之路,意在汇聚联赛中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力量,形成一个年龄结构合理、技术特点互补、富有拼搏精神的集体,核心框架预计仍将由正处于当打之年的球星构成,如周琦、赵睿、胡金秋等中流砥柱,他们的国际大赛经验将是球队的宝贵财富。
更多在联赛中崭露头角的年轻球员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,本赛季在进攻端表现抢眼的原帅、张宁,在组织串联上愈发成熟的廖三宁,以及在内线展现出强大潜力的余嘉豪、杨瀚森等年轻中锋,都有可能通过俱乐部的推荐进入国家队教练组的视野中心,他们的活力、冲击力以及对胜利的渴望,将是补充球队新鲜血液的关键。
俱乐部角色:从被动服从到主动共建
对于CBA俱乐部而言,接到篮协的邀请函后,纷纷启动了内部评估程序,多家俱乐部负责人表示,将本着对中国篮球负责的态度,公正、客观地推荐本队最符合条件的球员。
“这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责任。”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我赛事直播们会综合考量球员整个赛季的稳定性、对球队的贡献度以及其技术特点是否符合国家队层面的需求,希望能为国家队输送更多能打硬仗的球员。”
浙江稠州金租男篮主帅王世龙则认为,此举有利于形成国家队与联赛的良性互动。“球员在国家队的锻炼能显著提升其自信心和比赛阅读能力,回到俱乐部后能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,我们肯定会全力支持,推荐那些有潜力在国际赛场上发挥作用的队员。”

未来展望: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国家队
中国篮协此次改革选拔方式,是其深化国家队管理体系改革的一部分,其最终目的,是组建一支能够代表中国篮球最高水平、作风顽强、技战术先进的队伍,在亚洲杯等国际赛场上重振雄风。

业内专家普遍认为,构建一个长期、稳定且充满竞争的国家队人才库至关重要,通过俱乐部的推荐,可以更动态地跟踪球员的成长轨迹,避免“一次性”选拔的弊端,这套机制可能进一步完善,例如建立更细化的球员数据追踪系统、设立定期的协会-俱乐部联席会议等,使国家队建设建立在更加科学和可持续的基础之上。
可以预见,随着各俱乐部推荐名单的汇总,新一届中国男篮的轮廓将逐渐清晰,无论最终哪些球员入选,他们都将在国家队的舞台上,承载着亿万中国球迷的期望,为荣誉而战,中国篮球的新篇章,正由此悄然开启。